南洋商报2007.06.15

培群独中史地学会考古发现 大笨珍2路中文命名

李清火整理

笨珍培群独中史地学会提供资料(上篇)


(笨珍14日讯)2006年笨珍培群独中史地学会的成员,在位于大笨珍斯里国中旁的巴力依布拉欣路上,发现两条以中文命名的小路Lorong Hong Teng与Lorong Tan Heng Lee。

通过报章征询资料

该学会通过报章征询这两条路名的资料,得到该校董事会财政陈亚栋提供了一些讯息,并在大笨珍峰腾庙的庙祝戴明发穿针引线,进行访问后,得到了考证两条以中文命名的小路,其中文名分别为“峰腾路”与“陈兴利路”。

这两条路与大笨珍的峰腾庙有着密切的关系,在培群独中老师李文辉的带领下,该校史地学会成员宋义锦、吴松兴、刘睿界、陈德胜、蔡鹤盛、刘卫祺,与峰腾庙理事会副主席郭成坚、财政陈玫达、总务林家发、赖良城进行了口述历史,获得以上宝贵资料。

纪念峰腾庙与陈兴利

陈玫达表示,峰腾路(Lorong Hong Teng)与陈兴利路(Lorong Tan Heng Lee),是他于10余年前向地方政申请获准命名的,其用意在于纪念峰腾庙与其祖父陈兴利。

陈兴利是大笨珍地方上的华人先贤,祖籍潮州潮安;他迁至大笨珍发展时,就定居在目前陈利兴路的现址,当时的店号为“金利发”,经营土产生意,收购椰干与槟榔等农作物。

他也是一名地主,拥有自身的园地;而今大笨珍大同学校保存的一座“校产碑志”的石碑上,亦志有陈兴利捐款予该校购置校地的纪录。

至于距离陈兴利路不远的峰腾路,则非如先前调査所悉:Hong Teng乃是一位华裔先贤的姓名,事实上Hong Teng是取自峰腾庙的方言译音。

Hong Teng为峰腾庙方言译音

在早年,大笨珍的华裔先贤们向政府申请,得到峰腾路处的地段作为华人义山,供丧葬用途。

而今义山以峰腾庙(Hong Teng Temple)的名义进行注册,土地属于该庙的产业。

峰腾路旁还竖立一枚志有“广福义冢山土地之神”字样的石碑,峰腾庙理事在每年的清明节前一天,以及农历七月十四,都会前往义山进行春秋两祭。

•峰腾庙内悬掛的匾额已有81年历史。
•研究古墓的年代也是考证历史的其中一种方法。

•位于大笨珍的古庙“峰腾庙”,据说自19世纪90年代已经存在。


作者 admin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